close

  民不報官不究
  教育部“禁禮新規”
  能否阻斷歪風?
  今年暑假,如果有教師參加由家長支付費用的旅游、健身休閑等娛樂,將會受到通報曝光、甚至撤銷教師資格等處罰。
  近日,教育部發佈《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接受吃請等問題划出6條“紅線”,旨在引導教師以律己而育人。但記者在多地採訪瞭解到,因為涉及切身利益,許多家長不願也不會去舉報收禮的老師,新規能否阻斷歪風?
  嚴禁接受禮金、參加宴請、參加商業服務獲取回扣……教育部監察局負責人就規定答記者問時表示,規定是教育部針對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問題進行認定和處理的專門文件。
  “相比以往的規定,此次教育部出台的規定明確提出違規的6種行為表現,而且一旦發生問題,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要追究學校或教育部門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這表明國家對教師師德師風的高度重視。”廣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國家督學陳健說。
  按照規定,對違規違紀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典型案件要點名道姓公開通報曝光。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給予開除處分,並撤銷其教師資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事實上,對於收紅包這種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為,近年來一直禁令不斷:2010年至2014年教育部五年5次發佈禁令,規定教師廉潔自律、不准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等財物。
  然而家長“送禮風”並未因此而消弭,反而愈演愈猛。記者在湖北、廣東、遼寧隨機採訪20位學生家長,無論是孩子在幼兒園還是中小學就讀,絕大多數家長都表示曾給老師送過禮金、禮券,且越是公辦優質學校送禮行為越頻繁。
  五年5次出台“禁令”難斬教師收禮風
  “收禮紅線”為何頻頻失守?一些家長通過送禮,使孩子成為評獎評優的受益者;一些家長擔心別人都送自己不送孩子會吃虧,而成為被迫的送禮者……
  多數家長實為隨大流送禮。廣東小學家長趙女士說,一是怕如果別人都送了,自己不送,有點格格不入;二是怕老師會對送了禮的孩子特別照顧,對沒送禮的可能會不太上心甚至會被冷落。
  廣州中學一位老師向記者坦言,有時老師也很無奈,有些禮推都推不掉,比如有些家長事先也不說一聲,就往手機充幾百塊錢,想給錢都給不了。
  家長和老師都被“送禮風”所綁架,反而導致了彼此攀比的惡性循環。武漢市民程先生的女兒在武漢一家小學讀三年級,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再加上教師節,他都會給孩子的班主任老師意思一下。“上幼兒園時是送一兩百元的月餅券、電話卡,現在起步價每次就500元,有些‘土豪’家長,一次出手就是2000元。
  部分教師家長認為,教師收禮算不上什麼大事,甚至將其與尊師重教混為一談,實則忽略了“教育紅包”的巨大危害。一些教師利用手中的職權,小到排座位、任班幹部,大到保送生、高考加分……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義。再者,教育領域本該是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和示範區,若這一領域也受到社會“潛規則”腐蝕,則群眾更會對社會公平失去信心。
  張基廣說,這6條禁令出台,能夠對大部分老師起到警醒作用,讓以前有這種行為的老師可以收斂一些。“但是許多家長和老師打交道多了以後,就變成了朋友,如何劃定家長請吃,和朋友請吃之間的界線呢?”
  一些專家表示,對於老師的監督,主要還是樹師德,使教師自省自律拒絕紅包。同時廣大群眾有一個監督、交流的平臺,家長不主動送紅包,還能積極監督、舉報這種行為。在此基礎上,對違規行為嚴肅處理。
  “收禮紅線”為何頻頻失守?
  (原標題:教育部“禁禮新規”能否阻斷歪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v88wviej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